
時間倒回到2月2日的晚上8時多。
淥口區王十萬鎮文波的家里,兩個孩子正在嬉戲打鬧。一不小心,在兩個孩子拉扯中,3歲小兒子的右手手肘處脫臼了。這已經是小兒子手肘第三次脫臼。小兒子疼得哇哇大哭,文波趕緊聯系本地的衛生院,但未果。
文波看看手表,現在已經是晚上9時了。他決定帶孩子去市區醫院看看。在經過京港澳高速株洲西收費站停車測量體溫時,文波在跟交警說明情況時,值班室里穿白大褂的羅醫生聽到了原有,表示可以試試。聞此,文波感激得不知道說什么好。
羅波是馬家河街道社區生服務中心的醫生,那晚臨時被抽調在這里值班,從下午3時到晚上12時。33歲的羅波已經當了12年的社區全科醫生。當看到孩子不能抬舉的右手的時候,他意識到可能是橈骨小頭半脫位。在詢問孩子家長詳細情況后,根據他多年的經驗,邊安撫孩子,邊用嫻熟的手法復位。三兩下后,羅波就將孩子半脫位的橈骨小頭復位了。
孩子說:“叔叔我不痛了,就是還有一點點抬不起來。”
羅波說:“沒關系,等會就好了。你真棒,很勇敢哦!”
孩子破涕為笑。羅波看到孩子不疼了,交代完孩子家長注意事項后,就又忙手頭上的工作去了。
這是在株洲抗擊疫情時發生的小插曲,但這個插曲卻暖人心。文波說:“感謝那晚幫我小兒子復位的羅波醫生,非常時期,他們真的很辛苦,向他們致敬。”羅波則表示,這很平常,哪位醫生誰遇到了這樣的事,都會幫忙謝。
責編:王珈
來源: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
分享到